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位于黄冈经济开发区明珠大道与新港二路交汇处西北侧(明珠大道76号),占地面积9564.6平方米,展陈面积4053平方米,设置有9个主题展厅,展陈各类岩石、矿晶、古生物标本464件。作为中国地质博物馆黄冈分馆,馆内以大陆造山带构造大别山—花岗岩山岳地貌为特征,以大别山地质地貌和生态人文环境为主线,以大别山地貌和地质标本为展陈特色,是一座集生动的科普教育体验、人性化的功能分区、先进的展陈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化智慧型博物馆,自然资源科普宣传与文化建设的“主阵地”,黄冈对外交流与形象展示的“大窗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奇珍异宝”吧!
萤石
萤石又称氟石,是自然界中一种很常见的矿物,它的化学成分是氟化钙(CaF2)。萤石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玻璃光泽,它的晶体结构一般为为立方体和八面体,当它们团簇聚集在一起时,也可呈现出颗粒状、葡萄状、球状等各异形态。
萤石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萤石中的氟来自火山岩浆中,在岩浆冷却过程中,从岩浆中分离出来的气水溶液含有许多以氟为主的物质,在溶液沿裂隙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而压力减小,气水溶液中的氟离子与周围岩石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氟化钙,再经过冷却结晶就形成了萤石。所以,我们很容易就能在花岗岩、伟晶岩、正长岩等岩浆岩中,发现萤石的身影。
蓝色萤石(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藏)
萤石的色彩十分艳丽,其实纯净的萤石是无色透明的,但由于它的晶体结构存在“空洞”,很容易被其他金属离子填充,使得萤石成为颜色最丰富多变的矿物。当含有铁、镁、铜等离子时,便呈现出紫色、丁香色、金黄色、绿色、蓝色、粉红色……几乎任何一种颜色。如果把这些颜色找齐,肯定会比彩虹还美丽,因此很多人称萤石为“彩虹宝石”。
萤石不光色彩艳丽,它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关键就在于氟化钙(CaF2)中的“氟(F)”。作为自然界中唯一一种可以用来大量提炼氟元素的矿物,萤石为我们人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氟”,例如空调制冷必需的“氟利昂”,含氟牙膏中的“氟”,都是从萤石中提取出来的。此外萤石还大量用于钢铁工业中,在钢铁冶炼中加入一定量的萤石,不仅可以提高炉温,除去硫、磷等有害杂质,而且还能同炉渣形成共熔体混合物,增强活动性、流动性,使渣和金属分离,可谓是炼铁制钢的良性“催化剂”。
萤石(绿色)与方解石共生(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藏)
地学之窗
萤石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在紫外线或阴极射线照射下会发出荧光,当含有一些稀土元素时,它还会发出磷光,即在离开紫外线或阴极射线照射后,萤石依旧能持续发光较长一段时间,只不过这种光相对微弱,白天看不见,夜晚看就很明亮。相信大家都看过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第18集“扫塔辨奇冤”中,宝塔顶那颗熠熠生辉的夜明珠被九头虫偷走了,其实古代的夜明珠就是我们今天所介绍的萤石,之所以它能够在黑夜里看起来明亮璀璨,就是因为萤石奇特的“荧光效应”。
- 上一条信息: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博物馆闭馆通知